2012年7月18日 星期三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貳壹)《教制教典與教學》(下編8)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
              釋厚觀 
                                      (20097月,美國佛法度假)
貳壹)《教制教典與教學》(下編8
《教制教典與教學》是《妙雲集》的第二十一本,下編的第八本。

一、本書收錄了與當前佛教問題有關的文章
(一)有關教制的,如〈泛論中國佛教制度〉、〈中國佛教前途與當前要務〉、〈僧裝改革評議〉、〈建設在家佛教的方針〉、〈關於素食問題〉等。
(二)關於教典的,如〈編修藏經的先決問題〉。
(三)關於教學的,如〈論僧才之培養〉、〈論佛學的修學〉、〈談修學佛法〉、〈學以致用與學無止境〉、〈福嚴閒話〉。有關教學的這幾篇文章非常的好,能激發我們的道心,指導正確的修學方法。

二、弘法人才之培養
  培養佛教的弘法人才,決不單是對佛教有所認識,因為弘法不只是知識的灌輸。特別是身為宗教師的出家眾,要想攝受廣大的信眾,讓他們得到佛法的真利益,除了佛教知識以外,還必須具有高尚的德行,和精勤的修持,才能夠使信眾們建立信心,進而引導他們深入佛法。為了佛法的弘揚,有些人利用唱歌、幻燈,引導信眾來信佛,這是一個好方便!但從遠大處著想,要使社會人士對於佛法有真確的信解,要攝受現代的知識人士,那麼單憑這些通俗的說教,是不能達成佛教中興的目的。要復興佛教,不能只是通俗的演說而已,要讓大家知道方法,還要讓大家繼續深入;不但他改善自己,也能夠影響周遭的人,這樣的佛教才能夠發揮力量。如果只是通俗化,只得到一些淺淺的概念,自己沒辦法好好去實踐,更不能感化別人,佛教怎麼能夠中興?所以,我們要如何培養人才?導師提到,要集體修學,比如有一個戒學中心或定學中心、慧學中心,造就高深的僧才。其實,在家眾與出家眾只是身分的不同,大家都是朝同樣的目標──為佛教、為眾生而努力,目標是成佛。居士們護持出家眾,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不用為生活奔波勞碌;法師們精勤修學,也把精要的佛法教導在家眾,二者相輔相成。在家眾護持佛法,出家眾好好弘揚佛法,彼此互相合作,發揮各自的特長,那才是佛教之福。所以,這裡提到人才的培養非常重要。我常對福嚴佛學院的法師們說:「我們在佛學院好好修學,修學畢業以後,回到各個的常住,請各位好好地教導在家眾。如果沒有好的在家眾,哪能有好的出家眾呢?所以,我們要好好地修學與教導信眾。有好的在家眾,才有好的出家眾;有好的出家眾,更能夠教導出優秀的在家眾,這是良好的循環。修學不能自己一個人閉門造車,除非是智慧很高,要不然單槍匹馬其實很困難,大家彼此互相勉勵。」
以現代來說,佛法的自修、化他,太虛大師很有遠見,他創設佛學院,以聞思經教的慧學為中心,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方向。注意「信心堅強」,「戒行清淨」,以念誦、懺悔等來培養宗教情操,而將自己安立於僧團中,安立於聞思經教的慧學中,不求速成,以待時節因緣。有很多人認為導師只是學問僧,只是作學問而沒有修證、沒有宗教情操。大家研讀印順導師的著作,覺得導師有沒有宗教情操?那太有了!這裡不是寫得很明白嗎?只靠知識是不能夠教化、感化別人的,還要有精勤的修學與高尚的德行,要以念誦、懺悔來培養宗教情操,還要安立於聞思經教,不求速成。

三、聽聞佛法的程序
大家想要修學佛法,有很多人覺得佛法浩瀚,單是這小藏經《妙雲集》已經很多了,到底要從哪裡開始學起?聽聞佛法有幾個程序,導師的這三個方法很值得我們參考:第一是「得要」,第二是「深入」,第三是「旁通」。

(一)得要
剛開始不要就想一門深入,要先找一些比較基礎、全盤性的,如《成佛之道》、《學佛三要》是很好的代表。它能夠貫徹一切的佛法,等你的架構很清楚了,再慢慢來填補它的血肉。如果骨架還沒有建立好,就想要深入,那有如鋼筋、棟樑等各方面還沒架起來,就想要蓋高樓大廈,這很困難。所以大家看導師的著作,如《學佛三要》或《佛在人間》,乃至《成佛之道》,遇到看不懂的地方,不要就此停下來不讀。看不懂沒有關係,先大略看一遍,看過一遍以後,有些觀念就有了。整體的觀念有了以後,對於很多的疑問,到後面或許就能自然貫通。

(二)深入
明了佛法中各宗派的概要,比如說佛教重要的思想有三寶、修學的方法、佛教的歷史等等,然後再選擇一宗或是一部經論,接著做深入的研究。這樣,對於各宗派能知道一個大概,對於三寶、四諦、緣起、空性等根本大義,也有了相當的瞭解之後,再一門深入,就不會偏執。因為如果沒有這些概要,一開始就選擇一個法門來深入,很容易會誤以為我學的這個是最高的法門。事實上,你對於其他的都還沒有接觸,不知道自己所接觸的只不過是整個佛法大海裡面的一朶浪花而已,就誤以為它是最高深的法門;也誤以為這個通了之後,全部也都貫通了,其實不一定。所以,導師教導我們要能夠先鳥瞰全體,得概要以後,再找一個相應與契理契機的來深入。所謂相應,第一個是你感到有興趣,第二個是你的能力是否堪任。你要看得進去,如果完全看不懂,這也不相應。這是第二個步驟――深入。

(三)旁通
只有深入還是不夠,接著要旁通,這很重要!有的人只想一門深入,但是我們想一想,比如挖井,一直往下挖就能夠深得下去嗎?到某種程度以後,如果沒有往旁邊挖一些,其實根本無法再挖下去。所以,深入以外,還要再旁通。佛法很多都是法法相攝,彼此互相關聯,如果你修學的部分沒有跟其他旁通,那只是佛法大海的一個角落而已。所以,深入以後,再來貫通其他的就很方便。
導師一再教導:修學佛法的第一步,必先從一般的共通的教義中,把握佛法的共通的宗要。千萬不要一下手就偏究一經一論,以為深入其微,其實是鑽入牛角,深而不通!何況能不能深,也還不知道呢。所以我們應該從此下手去學,也應該教人這樣來做,千萬不要好高騖遠。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前言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壹)    《般若經講記》(上編1)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貳)    《寶積經講記》(上編2)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叁)    《勝鬘經講記》(上編3)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肆)    《藥師經講記》(上編4)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伍)    《中觀論頌講記》(上編5)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陸)    《攝大乘論講記》(上編6)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柒)    《大乘起信論講記》(上編7)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捌)    《佛法概論》(中編1)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玖)    《中觀今論》(中編2)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    《唯識學探源》(中編3)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壹)《性空學探源》(中編4)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貳)《成佛之道》(中編5)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叁)《太虛大師年譜》(中編6)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肆)《佛在人間》(下編1)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伍)《學佛三要》(下編2)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陸)《以佛法研究佛法》(下編3)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柒)《淨土與禪》(下編4)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捌)《青年的佛教》(下編5)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玖)《我之宗教觀》(下編6)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貳拾)《無諍之辯》(下編7)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貳貳)《佛教史地考論》(下編9)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貳叁)《華雨香雲》(下編10)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貳肆)《佛法是救世之光》(下編11)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貳、《華雨集》(壹)    《華雨集》第一冊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貳、《華雨集》(貳)    《華雨集》第二冊:《方便之道》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貳、《華雨集》(叁)    《華雨集》第三冊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貳、《華雨集》(肆)    《華雨集》第四冊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貳、《華雨集》(伍)    《華雨集》第五冊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叁、《永光集》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壹)    《印度之佛教》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貳)    《印度佛教思想史》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叁)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肆)    《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伍)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陸)    《空之探究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柒)    《如來藏之研究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捌)    《中國禪宗史》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伍、編纂類         (壹)    《雜阿含經論會編》(3冊)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伍、編纂類         (貳)    《太虛大師選集》(3冊)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陸、其他             (壹)    《平凡的一生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陸、其他             (貳)    《中國古代民族神話與文化之研究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後記                         一、        印順導師在佛學研究上的貢獻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後記                         、        印順導師與中國古德之比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